DB5306∕T 140-2024 豇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昭通市)

ID

153BF87E4E564A97A8F6700533976666

文件大小(MB)

0.3

页数:

14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1/4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昭通市地方标准,DB5306/T 140-2024,豇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2024-10-18 发布2024-12-18 实施,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6,ICS 65.020.01,CCS B 16,DB5306/T 140-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昭通市植保植检站、镇雄县植保植检站、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声信、石安宪、陈文琼、杨毅娟、邓正奎、唐利平、刘萍、欧阳继敏、陈,永燕、李永青、马鹏、张华、樊朝芬、梁波、谭兴平、黄正会、杨旭、李学艳、余勇、王芳、潘丽嘉、,宋枚芳、周仕祥、杨成虎、黄毅梅、卢艳、王新然、伍湘竹、李昊朕、赵国洪、陈丽萍,DB5306/T 140-2024,1,豇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豇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综合防控技术、安全防护、,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病虫害防控档案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豇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令2020 年第6,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豇豆(Vigna unguiculata),又称长角豆、带豆。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为蔓性,缠于他物之上。叶,互生,叶子由三个菱形小叶合成。花为紫色蝶形,腋生。荚果狭长、圆筒形,长度多为40cm 左右,最,长可达80cm~90cm;种子呈肾脏形,有白、黑、赤褐、紫斑等色,4 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化防等,措施,对豇豆主要病虫害进行安全、经济、高效防控,5 豇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5.1 豇豆主要病虫害,5.1.1 主要病害,锈病、炭疽病、白粉病、根腐病等,DB5306/T 140-2024,2,5.1.2 主要虫害,蚜虫、蓟马、潜叶蝇、红蜘蛛、豆荚螟、粉虱、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蛞蝓、地下害虫等,5.2 综合防控技术,5.2.1 植物检疫,禁止引进种植未经检疫的豇豆种子,5.2.2 农业防治,种植抗性较好的豇豆品种;与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清除种植地块及周边附近的杂草和病残体;选,择合理种植密度;增施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改善种植区排灌条件,5.2.3 物理防治,豇豆出苗后,覆盖银灰色反光膜趋避蚜虫;每1hm2 悬挂375 片~450 片可降解蓝板诱杀蓟马,悬,挂375 片~450 片可降解黄板诱杀斑潜蝇、粉虱、蚜虫等(悬挂高度1.5m 左右,30d 左右更换一次);,发生期用性诱诱捕器(75 个~105 个/hm2,悬挂高度1.5m 左右,20d 左右更换一次诱芯或添加诱液),或杀虫灯(1 盏/1.5hm2~2hm2,高度2.5m~3m)诱杀豆荚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趋光性害虫;及,时摘除销毁枯老叶片、害虫卵块;大棚种植地块,应防止棚膜及防虫网破损,减少害虫进入,5.2.4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捕食螨、寄生蜂、捕食瓢虫、草蛉、捕食蝽、食蚜蝇等天敌,控制蚜虫、粉虱、蓟马、,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5.2.5 药剂防治,5.2.5.1 药剂选择、配制及施药原则,农药的选择使用应符合GB/T 8321 的规定,5.2.5.1.1 药剂选择原则,坚持对症下药、混配增效;坚持用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方式的农药进行轮换;坚持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优先;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药剂。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5.2.5.1.2 药液配制原则,严格按推荐浓度配制农药;配制药液用水应清澈干净,PH 值偏中性;采用二次稀释法,确保药剂,混合均匀,5.2.5.1.3 施药原则,病害提前施药预防,虫害按防治指标施药;喷药应均匀周到,忌形成水滴;严格按采收安全间隔期,施药;施药应避开高温和风力大于2 级(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天气,药后4h 内如遇降雨应根据,标签说明确定是否补喷,5.2.5.2 防治方法(见附录A、附录B、附录C),DB5306/T 140-2024,3,6 安全防护要求,禁止用手直接接触农药;选用密封雾化好的喷雾器;施药时应佩戴帽子、口罩、塑胶手套、穿防护,衣裤;禁止逆风喷药;喷药期间禁止吸烟、喝水、进食;剩余农药应妥善保管;喷雾器及时清洗,清洗,废液应倒在远离水源处;喷药结束后,用肥皂洗脸洗手,然后换洗衣物,7 包装废弃物处理,药瓶、药袋等农药包装废弃物应收集交农药销售商或回收站点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8 病虫害防控档案管理,主要包括病虫害发生期、发生量(发生程度)、防治方法(防治时期、防治药剂、药剂用量、使用,方法等)、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等。病虫害防控档案应留存2 年以上,DB5306/T 140-2024,4,附录A,(资料性),豇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用……

……